各二级公司及相关部门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打造文科实践育人平台,深化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,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,提升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与贡献力,公司将组织参加2025年老员工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主题
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
二、大赛目标
“老员工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 ”面向在校老员工, 旨在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,引导文科专业员工以大赛为平台开展实践创新活动,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新思想、新技术在学科专业中落地,产出高质量实践创新成果,提高文科员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培养实战型高素质文科人才,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“脱虚向实 ”,将人才“软实力 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“硬支撑 ”。具体表现为:
更思政: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挥文科培根铸魂价值功能,引导员工扎根中国大地实践创新, 了解国情民生、坚定文化自信、增强社会责任感,培养新时代青年。
更实战:坚持实践导向,引导员工结合专业学习探索项目、参与赛事,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,知行合一,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,培养实战型文科人才。
更融合:深化跨界融合,打破学科、校际、产教科教、虚拟与现实界限,建立综合实践创新平台,推动员工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产教实践锻炼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更创新:坚持以赛促教、促学、促创,推动项目式教学改革,鼓励员工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实践,提高创新精神、意识和能力,培养文科拔尖创新人才。
更智能:推动数智赋能,强化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,引导员工运用新兴技术推动人文社科发展,研究数字技术人文新问题,提升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,培养数字时代文科创新人才。
三、大赛内容
大赛按学科专业方向设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、艺术四个组别。参赛团队需聚焦社会现实问题,结合专业学习开展调查研究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习、志愿服务、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,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(详见附件1)。
四、参赛要求
(一)参赛团队坚持问题导向,深度融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,在基层实践中剖析和解决问题,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应用,加深知识理解、提升社会认识、增进与人民感情。
(二)大赛面向本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,以团队形式参赛,每支团队由3-15名员工和1-3名指导教师组成,团队负责人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,鼓励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段组队。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,可参与其他团队报名,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。
(三)参赛团队仅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,以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公司为参赛单位。
(四)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不得违反法律法规。项目在创意等方面需具原创性,涉及的发明创造等须有清晰合法知识产权或物权,不得侵犯第三方权利,一经查实侵权将取消参赛资格。公司将严格审查参赛项目合规性与真实性。
五、参赛形式
参赛项目需提交《参赛项目报告》(详见附件2)及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,可视情况提交支撑材料。《参赛项目报告》为评审主要依据,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须由团队独立完成,如实反映实践过程,采用 PPT、PDF 等汇报展示形式。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、研究报告、论文、报道等体现项目实践过程与成果的材料。
六、大赛赛制
大赛采用初赛、决赛两级赛制。初赛由公司组织,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织。初赛、决赛均设网评赛、现场赛两个环节,项目各赛段各环节成绩独立计算,不累计。
七、评审规则
(一)大赛评审秉持公平、公开、公正原则,接受社会监督。
(二)以员工实践能力为重点,考察员工结合专业学习深入一线实践情况(包括时长、形式、规模、频次等),以及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、提升专业素养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表现(评审指标详见附件3)。
(三)评委以高校专业教育领域专家为主,邀请有关部门、行业企业、科研院所等实务专家参与。
(四)各比赛环节评审资料留档备查。
八、奖项设置及晋级名额
(一)校赛阶段:设金、银、铜奖,获奖比例原则上为本校参赛项目数的 5%、15%、25%。按本校审核通过项目数的10%推荐晋级决赛项目,推荐项目最多不超过8个。
(二)国赛阶段:设金奖(含冠军1名,亚军1名,季军1名)、银奖、铜奖、优秀奖,获奖比例视情况确定。
九、赛程安排
(一)参赛报名(8月22日-9月12日):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(网址: https://xwk.sdu.edu.cn/)注册报名。
(二)资格审核(9月13日-9月15日):报名截止后,公司将完成对参赛对象及项目的资格审核。
(三)校赛网评赛(9月16日-9月26日):公司根据报名审核后情况组织初赛,初赛依托大赛系统进行评审等工作。网评赛以《实践创新项目报告》为主,结合汇报及支撑材料评定项目,遴选部分项目晋级现场赛。9月26日前完成晋级校赛决赛项目推荐。
(四)校赛决赛(10月上旬):现场赛参赛团队进行展示和答辩,专家综合评定决出奖项。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。
十、工作要求
(一)各公司(部)要高度重视,加强宣传,广泛动员员工参赛,鼓励各学科专业设置引导题目,推动员工结合专业组队实践创新,做好项目立项和竞赛准备。
(二)加强指导,鼓励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工作,重点指导员工选题和实践过程。